因子分解机FM-高效的组合高阶特征模型
背景
FM算法,全称Factorization Machines,一般翻译为“因子分解机”。2010年,它由当时还在日本大阪大学的Steffen Rendle提出。此算法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把所有特征进行高阶组合,减少人工参与特征组合的工作,工程师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模型参数调优。FM只需要线性时间复杂度,可以应用于大规模机器学习。经过部分数据集试验,此算法在稀疏数据集合上的效果要明显好于SVM。
模型形式
对于特征集合$x = (x_1,x_2,\cdots,x_n)$和标签$y$。希望得到x与y的关系,最简单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,
\[y(x) = w_0 + \sum_{i=1}^nw_ix_i \qquad (1)\]但是,一般线性模型无法学习到高阶组合特征,所以会将特征进行高阶组合,这里以二阶为例(理论上,FM可以组合任意高阶,但是由于计算复杂度,实际中常用二阶,后面也主要介绍二阶组合的内容)。模型形式为,
\[y(x) = w_0 + \sum_{i=1}^nw_ix_i + \sum_{i=1}^n\sum_{j=i+1}^n w_{ij}x_ix_j \qquad (2)\]相比于模型(1)而言,模型(2)多了$\frac{n(n-1)}{2}$参数。比如有(n=)1000个特征(连续变量离散化,并one-hot编码,特征很容易到达此量级),增加近50万个参数。
FM使用近似矩阵分解。将参数量级减少成线性量级。可以将所有$w_{ij}$组合成一个矩阵,
\[W = \begin{bmatrix} w_{11} & w_{12} & \cdots & w_{1n} \\ w_{21}& w_{22}\\ \vdots & \vdots & \ddots \\ w_{n1} & w_{n2} & \cdots & w_{nn} \end{bmatrix}\]很明显,实数矩阵$W$是对称的。所以,实对称矩阵W正定(至少半正定,这里假设正定)。根据矩阵的性质,正定矩阵可以分解,而且形式非常优雅,
\[W = Q\Lambda Q^T \qquad (3)\]其中Q是正交单位矩阵,即$QQ^T=I$;$\Lambda$是对角矩阵,且对角线元素全部大于0。可以将其对角线元素从大到小排列,即$\lambda_1 \ge \lambda_2 \ge \cdots \lambda_n > 0$,只要Q的行作对应调整,不影响等式(3)。
基于这些特性,可以分解$\Lambda= \sqrt{\Lambda}\sqrt{\Lambda^T}$,令$V = Q\sqrt{\Lambda}$,所以有
\[W=VV^T \qquad (4)\]理论上V应该是$n \times n$矩阵,但是使用主成份近似的思想,取$\sqrt{\Lambda}$最大的前f($\ll n$)个主对角元素,
\[W \approx V_fV_f^T \qquad(5)\]这样$V_f$就是$n \times f$矩阵了。$V_f$的形式如下,
\[V_f = \begin{bmatrix} v_{1,1} & v_{1,2} & \cdots & v_{1,f} \\ v_{2,1} & v_{2,2} & \cdots & v_{2,f} \\ \vdots & \vdots & \vdots & \vdots \\ v_{n,1} & v_{n,2} & \cdots & v_{n,f} \end{bmatrix}^T = \begin{bmatrix} v_1 & v_2 & \cdots & v_n \end{bmatrix} \qquad (6)\]将(5)代入(2)
\[y(x) = w_0 + \sum_{i=1}^nw_ix_i + \sum_{i=1}^n\sum_{j=i+1}^n v_i^Tv_jx_ix_j \qquad (7)\]因此,交叉二阶参数从原来的$\frac{n(n-1)}{2}$降到$nf$。
公式(6)不但减少了二阶参数,同时降低了样本$X$的要求。公式(2)要求任意的特征$x_ix_j \ne 0$有足够的样本,才能学习到有意义的$w_{ij}$。但是,对于一个非常稀疏的数据集X,并不能保证任意$x_i \ne0$ 且 $x_j \ne 0$,更何况足够的样本!
FM模型中,$v_i$向量可以认为是特征$i$的隐式向量。对于任意特征$i$,样本应该是足够的,否则就没有必要添加该特征。所以,只要有足够样本学习到$v_i$与$v_j$,就可以学习到$w_{ij}$。
总的来说,计算效率得到质提升是因为使用近似计算,将参数复杂度从$O(n^2)$降到$O(n)$。之前工作中遇到的介数估算,也使用类似套路,减少计算时间复杂度。
如果使用FM进行二元分类,需要将(5)放到sigmod函数$\theta$中,得到模型形式如下,
\[y_c(x) = \theta(y(x))= \frac{1}{1+e^{-(w_0 + \sum_{i=1}^nw_ix_i + \sum_{i=1}^n\sum_{j=i+1}^n v_i^Tv_jx_ix_j)}} \qquad (8)\]仔细观察(8),其实是逻辑回归的基础上添加了全二阶组合。
学习过程
模型优化
上面提到了FM的形式和原因,接下来需要学习模型的参数,首先需要设定损失函数,
- 回归问题 平方损失,$\frac{1}{2}(y-y(x))^2, y \in R,y(x) \in R$
- 二元分类问题 Logit Loss(也称作Cross-Entropy Error),$\ln{(1+e^{-y y(x)})}, y\in {-1,1}, y(x) \in R $
最常用的是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求解参数,也可以使用L-BFGS,MCMC或ALS。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或L-BFGS均需要计算出损失函数的梯度。
最优化一般需要加上正规化项,避免参数过拟合,FM添加L2正规化,回归问题和二元分类问题的损失函数如下
回归目标函数
\[E_r(w,v)=\frac{1}{2m}\sum_{h=1}^m{\left(w_0 + \sum_{i=1}^nw_ix_i^{(h)} + \sum_{i=1}^n\sum_{j=i+1}^n v_iv_j^Tx_i^{(h)}x_j^{(h)} - y^{(h)}\right)^2} \\ + \frac{\lambda_0}{m}w_0^2 + \frac{\lambda_1}{m}\sum_{i=1}^n{w_i^2} + \frac{\lambda_2}{m}\sum_{i=1}^nv_i^Tv_i\]分类目标函数
\[E_c(w,v)=\frac{1}{m}\sum_{h=1}^m{\ln{\left(1+ e^{-y^{(h)}(w_0 + \sum_{i=1}^nw_ix_i + \sum_{i=1}^n\sum_{j=i+1}^n v_i^Tv_jx_ix_j)} \right)}} \\ + \frac{\lambda_0}{m}w_0^2 + \frac{\lambda_1}{m}\sum_{i=1}^n{w_i^2} + \frac{\lambda_2}{m}\sum_{i=1}^nv_i^Tv_i\]分类问题的标签$y^{h} \in {-1,1}$。
模型求导
平方损失或Logit Loss梯度非常容易计算,并且FM的线性部分损失函数也易得,下面只给出FM的二阶组合项梯度如下,
\[\frac{\partial{y(V)}}{\partial v_{i,f}} = \sum_{i=1}^n\sum_{j=i+1}^n v_{i,f}v_{j,f} x_ix_j \qquad (9)\]公式(8)的计算复杂度为$O(n^2)$,但经过一些数学变换,可以将复杂度降为$O(nf)$,首先,需要重新组织FM高阶的表现形式
\[\begin{align} \sum_{i=1}^n\sum_{j=i+1}^n v_i v_j^T x_i x_j &= \frac{1}{2} \sum_{i=1}^n\sum_{j=1}^n v_i v_j^T x_i x_j - \frac{1}{2}\sum_{i=1}^n v_iv_i^Tx_ix_i \\ &= \frac{1}{2}\left( \sum_{i=1}^n\sum_{j=1}^n \sum_{k=1}^f v_{i,k}v_{j,k} x_i x_j - \sum_{i=1}^n \sum_{k=1}^f v_{i,k}v_{i,k} x_ix_i \right) \\ &= \frac{1}{2}\left( \sum_{k=1}^f \sum_{i=1}^n\sum_{j=1}^n v_{i,k}v_{j,k} x_i x_j - \sum_{k=1}^f \sum_{i=1}^n v_{i,k}^2 x_i^2 \right) \\ &= \frac{1}{2} \sum_{k=1}^f{\left( \sum_{i=1}^n{v_{i,k}x_i}\sum_{j=1}^n{v_{j,k}x_j} - \sum_{i=1}^nv_{i,k}^2 x_i^2 \right)} \\ &= \frac{1}{2} \sum_{k=1}^f{\left( \left(\sum_{i=1}^n{v_{i,k}x_i}\right)^2 - \sum_{i=1}^nv_{i,k}^2 x_i^2 \right)} \qquad (10) \\ \end{align}\]对公式(10)计算偏导,
\[\frac{\partial{f(v_{i,k})}}{\partial v_{i,k}} = x_i \sum_{j=1}^nv_{j,k}x_j - x_i^2v_{i,k} \qquad(11)\]偏导(11)中,除了$\sum_{j=1}^nv_{j,k}x_j$,其他是常量复杂度$O(1)$,但是$\sum_{j=1}^nv_{j,k}x_j$可以复用,复杂度为O(n),需要计算f个,总共复杂度为$O(nf)$。因为需要计算$nf$个偏导,所以最后整体的二项组合部分的复杂度仍为$O(nf)$。
到这里,优化目标函数和梯度全部演算完毕,放到SGD或者L-BFGS中既可以得到最优参数。
FM实验效果
笔者在两个版本的FM实现上做过实验,
- libFM是由FM算法作者开发,优化器支持SGD,MCMC和ALS。
- spark-libFM是基于spark mllib库的框架开发,复用GradientDescent框架和L-BFGS框架,只需要实现梯度计算和梯度更新函数。
实验使用的数据集是一个生产环境的样本,共128521条记录,541个特征,正样本18296条,负样本110225条,正负比例约1:6,平均稀疏率为13%,二元分类问题。切分了80%作为训练,20%测试效果。实验结果如下,
算法 | AUC |
---|---|
逻辑回归LR | 0.643 |
随机森林 | 0.610 |
GBDT | 0.602 |
随机森林 + 逻辑回归 | 0.642 |
FM | 0.712 |
可以看到,FM效果最好,效果很明显比没有做高阶排序逻辑回归要好。LR比基于树模型(随机森林和GDBT)要好,可能是由于数据比较稀疏。FM的效果比LR要好,因为LR没有做高阶组合(维度太多,人工组合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)。
实验结果虽然不能作为FM比LR等其他模型优秀的充分条件,但是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,后续应用中,可以尝试使用该模型,至少它不用手动组合二阶特征呀,懒人的福音,:-)。
相关扩展
FM有一个衍生算法FFM(Field-aware FM),大概思路是将特征进行分组,学习出更多的隐式向量V,FM可以看做FFM只有一个分组的特例。FFM复杂度比较高,比较适合高度稀疏数据;而FM可以应用于非稀疏数据,更加通用。
在工业界中,GDBT+LR套路得到广泛应用,但是也有其他同行使用FM替代该套路也得到不错效果。更有甚者,使用GDBT+FFM获得了Kaggle CTR比赛的冠军。总而言之,掌握FM,可以给你的机器学习武器库中添加一个强有力的常规武器。
参考资料
您的打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!